《旅行青蛙》从今年年初开始成为了市场“爆款”。这款游戏,让一只看上去稀松平常的青蛙,转眼成为人们竞相争养的“崽”。很多人玩过《旅行青蛙》,也知道这款游戏独特的表现方式:青蛙和玩家完全没有所谓“跨次元的交流”,青蛙的一切行为:吃饭、睡觉、读书、以至于旅行,都与玩家毫无关系;玩家能做的也不过“收菜”——采集庭院的三叶草,换取材料,为青蛙准备下次外出所需的必备物品。玩家的“崽”从来都是一声不响地离开,再悄无声息地归来。玩家在这款游戏唯一能获得的惊喜,就是青蛙概率性地为玩家寄回自己旅途过程中的照片,偶尔它也会寄回“土特产”。就是这样一款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显得格外孤独的游戏,却在当代年轻人中产生了“爆款”效应——《旅行青蛙》折射出的,是当代一些青年极速老褪的“空巢”心理。
《旅行青蛙》之所以是“爆款”,一方面胜在其“佛系”的玩法,胜在更加轻松、现实的游戏内容。与所有手游不同,这款游戏没有《王者荣耀》炫丽的画面,也不需要复杂的操作——“佛系”的游戏内容迎合了那些“佛系玩家”。另一方面,除了“佛系”,《旅行青蛙》同样也反映了现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当代年轻人的“老态”和“孤独”,被这款游戏扒了出来。
养蛙就像是“养娃”。尽管《旅行青蛙》没有在游戏一开始说明这是“育儿”游戏,但国内玩家纷纷自顾自地当起了父母;玩家在游戏中所做的一切,总能让人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很多人说这款游戏反映出了年轻玩家既想当父母又不想负责的人生态度,但其实恰恰相反,《旅行青蛙》透射出的是玩家们对父母辛劳奔波的感恩心态。父母为子女的付出,背后承载的就像是《旅行青蛙》中多换得一些“三叶草”,让“崽”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和更安稳的成长条件。玩家长辈们对其的付出,被玩家们以游戏的形式“移情”到了这款游戏当中。只是说,相对于直接向父母表达感谢,玩家通过游戏“学当父母”、间接感恩的做法未免过于别扭和孤独。
因此,当这份“伦理感情”被“空巢”的孤独包裹时,游戏与现实的距离就拉开了。玩家对青蛙何时归来的期待,到底和现实中更带有不安和焦虑情绪的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相去甚远——玩家确实能够体会到为人父母“被空巢”之后的不安,但这种情绪和“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真正“空巢”心理截然不同;玩家抱有的心情,更多的还是期待。
再看这只青蛙。这只青蛙也是对当代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一线城市挤满了这类的“小青蛙”,顶着不菲的房租和拥挤的人流、靠着外卖速食捱过日常消耗,“孤独”成为了这群人的心理常态。无人能够交心、无人能够分担,“独自一人”的状态甚至会让这群人产生“一个人过得更好”的错觉。久而久之,“空巢青年”只能通过游戏排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旅行青蛙》成为了他们暂时的心灵归宿。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让一款游戏折射出了现实。每一代人都有渴望远方、追逐更大舞台的心理诉求,只是在如今流动、变革的时代,这样的诉求更容易被放大,也更容易去实现。于异地求学,去海外深造,在他乡创业,之后定居在那里,生活在那里。两种“空巢”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这样的“空巢”虽满是无奈,却也有方法缓解。
《旅行青蛙》里面,青蛙至少会给玩家寄回照片和特产。小小的惊喜,往往是“空巢青年”最为需要的心理慰藉。这种心理若果推己及人,我们也就不难想到,远在家中的父母,其实也需要这样偶尔会出现的小小惊喜。现实生活的年轻一代,即便一个礼拜仅仅一次做到联络父母,与父母分享生活点滴,父母也会感到惊喜,感到幸福。即便父母一辈早已落伍,无法理解年轻一代的心理状态,但他们感觉到的是子女一辈对他们的在乎。参与进子女的日常,这件事本身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对于“空巢青年”而言,多交朋友、扩展自己的社交圈,是进行自我缓解的最佳发方式。“空巢青年”所谓的“空虚寂寞冷”,并非“老无所依”,而只是“懒癌发作”,不去做出改变。这其实是封闭和“懒宅”的衍生品,尤其在当下,“佛系”理念盛行,这样的生活观有了更加适合生长的肥沃土壤,这其实是需要我们警醒的。告别慵懒心理,积极拥抱生活,扔掉“空巢”、“老态”和“孤独”这些本不应该出现在当代青年人身上的标签。
4577乐游网登载此文出于展示和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侵权请告知,马上删除。
责任编辑:未知
旅行青蛙
空巢
寂寞